知乎者也 | 章允芳:懷念大水缸
在自來水尚未普及之前,我們家一直飲用井水。用水要到附近的一處“公井”挑,一天兩三擔,因此,廚房里放一個水缸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常年備有一擔水桶、一條扁擔、一個小的打水桶,以便挑井水之用。
我孩童時,還在老房子住,廚房在走廊邊,大水缸就放在薄薄的隔墻中間,一半在廚房內(nèi),便于取水;一半在廚房外,便于倒入挑來的井水。水缸蓋也分兩爿,一爿蓋內(nèi),一爿蓋外。后來搬遷他處,水缸仍然放在廚房內(nèi)。
這個缸,缸口直徑約有九十厘米,口大卻向內(nèi)包,顯得更加厚實;底小腹大,呈圓鼓形,為棕黃色,嵌有古銅錢花紋,內(nèi)、外皆上釉,能裝三百多斤水。水缸年歲已久,祖母當廚時就在使用,后來是母親一直使用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家安裝了自來水,就不再用水缸儲水。所以,它有一段時間閑置“失業(yè)”,怪可惜的。
我想方設法“起用”它,用它來裝糧食,可每次買米只有10斤、20斤,倒入缸內(nèi),只在缸底,取之不便,故而作罷。又用以養(yǎng)魚,先買了12條小金魚,養(yǎng)了不足2個月,先后都活不成。過了一段時間,又買了10尾紅鯉魚,次年夏天,又都“跳龍門”去了。
這年春天,有朋友送給我一株連根的四季金桂,一年能多次開花。當時,沒有適當?shù)膱@地可栽,朋友建議我用這個水缸栽。我猶豫不決,說“缸底無孔,不可栽種。”他說;“無孔好辦,我來幫你。”很快,他就找到了一枚長釘和錘子,把水缸翻過來,底朝上,小心翼翼地用長釘如錘子在缸底敲打出一個小孔,逐漸擴大成一個洞。朋友將帶來的金桂替我種上,將缸移放在天井正中。從此,我每天澆水,觀察,也觀看水缸外的古銅錢紋飾,心里對水缸的記憶更深。
2017年,城區(qū)開展危房改造,我家房屋也屬危房之列,限期拆建。只好租賃別處,暫住他宅。搬家時,很多東西無法帶走,包括那個大水缸和所栽的四季金桂。待到拆房子時,它被倒塌的水泥墻、磚塊壓倒在地,隨著清運渣土的拖拉機運出城外,填入坑中。
大水缸消失了,但它時時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
來源:閩東日報
作者:章允芳
編輯:藍青
審核:何冰如 林珺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