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古渠”申遺之路
——蕉城“黃鞠灌溉工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紀實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歷史??倳泚淼酱迕窭畹虏?。房子雕梁畫棟,院落干凈整潔,植物生機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興??倳浾f:“這里環(huán)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tài),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龍腰渠再開鑿過程中巧妙設置36尊石佛
http://upload.m.huizhicikeji.com/2017/1102/thumb_630_420_1509586378109.jpg img/water1.png -
五級水碓
http://upload.m.huizhicikeji.com/2017/1102/1509586378600.jpg img/water1.png -
分水口
http://upload.m.huizhicikeji.com/2017/1102/thumb_630_420_1509586378241.jpg img/water1.png -
每曲分流都鎮(zhèn)有一塊“石蛤蟆”
http://upload.m.huizhicikeji.com/2017/1102/thumb_630_420_1509586378829.jpg img/water1.png -
霍童全景圖 俞明壽 攝
http://upload.m.huizhicikeji.com/2017/1102/1509586377511.jpg img/water1.png
寧德網消息(鄭雨桐 蘇詩瑤)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在墨西哥召開的第23屆國際灌排大會暨國際灌排委員會68屆國際執(zhí)行理事會上,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秘書長宣布評選結果:“黃鞠灌溉工程”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接過這塊牌子時,非常激動人心。這標志著我區(qū)近三年的申遺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區(qū)又有了一張世界級的名片。這為蕉城走向世界打開了文化交流的又一個窗口,對擴大蕉城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有重大意義,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好事。”授牌儀式后,蕉城區(qū)委書記毛祚松激動地說道。
榮耀的背后,是無數的心血和汗水。近三年的申遺工作,滿載了多少人的努力、付出和期盼。
列入提案 走向“申遺”
“黃鞠灌溉工程”及其文化,在蕉城區(qū)尤其是霍童鎮(zhèn)可謂家喻戶曉??稍缧┠暝谕饷?,知曉度并不高。蕉城各級各有關部門、當地群眾和熱心人士,都希望能讓黃鞠文化“走出深閨”為世人所知,也在不斷開展調研、挖掘、保護工作。在2014年1月召開的區(qū)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區(qū)政協委員提出《關于品讀黃鞠水利文化,推進文化與農業(yè)旅游產業(yè)對接的建議》提案,得到區(qū)領導的高度重視,將其列為重點提案。
2015年8月,蕉城區(qū)發(fā)改局與中國水利博物館取得聯系,咨詢黃鞠在中國水利史上的地位。可當時,中國水利博物館有關人員卻對黃鞠不甚了解。區(qū)發(fā)改局立即向其提供相關資料和圖片,同時加緊與各級水利部門聯系對接,讓更多人了解黃鞠。
2016年3月25日,經市、區(qū)兩級水利部門的共同努力,《福建省水利廳關于公布第一批福建省水文化遺產的通知》中,黃鞠水利“蕉城區(qū)霍童涵洞”“蕉城區(qū)龍腰水渠”被列為福建省第一批水文化遺產。
2016年6月27日,中國水利博物館展覽陳列處副處長馬長松等一行3人前往黃鞠水利龍腰渠、琵琶洞遺址、石橋村等地實地考察。他們認為,黃鞠水利遺址及石橋村水系保存尚好,設計完整,水利文化脈絡清晰,填補了我國隋代水利空白。當年11月底,該館完成“水利千秋”館布展。黃鞠水利灌溉工程簡介、遺址以圖文、實物形式代表中國隋代水利,在該館“隋、唐、宋”展柜做永久性展覽。
保護修復 邁向“世遺”
在蕉城區(qū)有關人士的推動下,“黃鞠灌溉工程”的獨特性和重要性漸漸被各級水利部門有關負責人和專家學者所知曉。中央電視臺《記住鄉(xiāng)愁》也播放了以“滴水穿石、堅韌不拔”為主題的記錄片,傳播了黃鞠千年水利文化和蕉城紅色文化。
在此期間,蕉城區(qū)開始對“黃鞠灌溉工程”進行保護。區(qū)文體新局、博物館組織對“黃鞠灌溉工程”——琵琶洞遺址進行了保護性修復,鋪設鵝卵石路面500平方米、防樹枝欄桿80多米,修建蓄水池、輸水管道,清理洞內淤泥等。石橋村黃氏理事會也牽頭對黃鞠故里“龍首堂”進行保護性修復。
2017年1月3日,蕉城區(qū)發(fā)改局、文體新局及黃氏理事會相關人員前往中國水利博物館參觀學習,并獲得關于中國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關于開展我國灌溉工程遺產挖掘暨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申報工作的通知》。這一通知,讓關注黃鞠文化的各界人士振奮不已,這意味著黃鞠不僅能“走”出寧德,更有機會“走”向世界。
1月14日,蕉城區(qū)首次召開黃鞠水利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協調會,明確成立領導小組。2月9日,蕉城區(qū)成立“申報黃鞠水利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領導小組”,由區(qū)長郭文勝任組長。
收集史料
奔赴“墨城”
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并非易事,涉及資料收集、文本編制、工程保護等各項工作,且此前又未有相關經驗,可領導小組沒有畏難,而是下大決心一定要將此事做成。2月23日,區(qū)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黃鞠水利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文本編制委托單位有關事宜,形成《關于黃鞠水利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關事宜的紀要》。3月9日,領導小組及相關部門人員前往莆田市木蘭陂申遺成功項目點進行考察并座談,學習借鑒申遺成功經驗,并收集了相關文本資料和音像資料。
3月至5月期間,黃鞠申遺辦及相關人員加緊對“黃鞠灌溉工程”史料的挖掘、整理工作,形成較為完整的記載黃鞠的文獻、志書、宗譜的目錄、摘要和圖片。同時,為迎接“‘黃鞠灌溉工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現場考評會”和旅游需求,申遺辦、霍童鎮(zhèn)政府牽頭組織規(guī)劃、設計、施工黃鞠灌溉工程現場及遺址標識系統、標識牌工作,完成“黃鞠灌溉工程示意圖”“龍腰渠、琵琶洞簡介”“三只蛤蟆九曲水”“五級水碓”以及相關路口等十多面標識牌的制作安裝。
“因為‘黃鞠灌溉工程’屬于民間投資興建,關于‘黃鞠灌溉工程’的史料記載并不系統,我們不斷地查閱相關文獻、家譜等,并走訪許多老一輩的學者和當地人,才一點一點將資料補完整。從工程現狀來看,右岸龍腰渠、石橋村水系,是“活”工程,左岸琵琶洞是‘死’工程,僅存工程遺址,幾度荒廢,后期又經歷了水輪泵電灌站年代,加之農業(yè)結構調整,灌區(qū)水稻播種面積所剩無幾,失去了灌溉功能,這些都給申遺工作帶來難點,過程十分艱辛,但‘黃鞠灌溉工程’系統完整,獨具特色,這給我們申遺工作增強了信心。”黃鞠申遺辦辦公室主任陳壽德告訴我們。“黃鞠灌溉工程”相對于其他一些大灌區(qū)的灌溉工程,規(guī)模較小,如果要確保申遺成功,就需要很詳盡的史料旁證和專家論證。因此,他們也不斷邀請專家學者到現場考證研究,盡最大限度完善“黃鞠灌溉工程”內涵。
7月10日,蕉城區(qū)政府收到國家灌排委《關于組團參加第23屆國際灌排大會暨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68屆執(zhí)理會的函》,明確蕉城區(qū)人民政府作為中國申遺候選工程“黃鞠灌溉工程”的申報單位,將參加此次大會。
10月6日,毛祚松率福建寧德蕉城分團前往墨西哥參加大會。10日,“黃鞠灌溉工程”通過評審,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毛祚松從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主席薩義德·納瑞茲手中接過獎牌。
“接下來,我們要把申遺的成功變成一個新的起點,進一步做好‘黃鞠灌溉工程’保護、挖掘、開發(fā)、宣傳工作,進一步弘揚黃鞠水利文化,尤其是要與霍童的旅游開發(fā)相融合,讓‘這張名片’發(fā)揮出最大的效益,推動蕉城文化、旅游事業(yè)的新發(fā)展。”毛祚松說道。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