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一餐熱飯”托起“幸福晚年”
“大伙兒湊一塊熱鬧,胃口好!”“我一天在這里吃兩頓,不用自己在家煮,特別方便。”每每提起家門口的孝老食堂,蕉城區(qū)蘆坪社區(qū)的老人都贊不絕口。
老年在人孝老食堂就餐
臨近午餐時分,位于蘆坪社區(qū)的孝老食堂飄出陣陣飯香。食堂窗明幾凈、桌椅齊全,電視正播著《紅樓夢》。“今天吃的是炒面,是我們昨天一起定的菜單。”75歲的林塞萍一邊就餐一邊高興地說:“孝老食堂辦到了我們的心坎上,有個地方能吃上熱乎飯,孩子在外工作也放心。”
蘆坪社區(qū)位于蕉城區(qū)中心城區(qū),常住人口23124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約4000人,是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qū)。“老、舊、久”是當前蘆坪社區(qū)顯著特點,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多。為解決獨居、空巢、經(jīng)濟困難和高齡老年人“吃飯難”問題,2023年,在市民政局牽頭組織下,蘆坪社區(qū)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建成蘆坪社區(qū)孝老食堂,并于當年11月投入使用。
“每個人每月交300元,一天能吃兩頓飯。”78歲的獨居老人吳起涵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周吃6天,每天吃兩頓,他一頓不落,算起來平均一頓飯是六塊兩毛五。“這里面葷素搭配,有魚有肉,飯量菜量不限,吃飽為止。”在吳起涵看來,這比年輕人點外賣劃算多了。
更重要的是,孝老食堂已成為蘆坪社區(qū)獨居老年人的另一個“家”,非就餐時段,餐桌變成課桌,老年人可以學習反詐知識,參加藝術課程;節(jié)假日里,食堂變舞臺,老年人可以載歌載舞,自信展示自己,飽腹又飽學。
放眼全市672個互助孝老食堂的建設運營,穩(wěn)定的資金投入是孝老食堂長效運營的關鍵。市民政局圍繞“辦得起、辦得好、辦得久、辦得活”等宗旨,總結提出“政府搭臺、村居承辦、居民互助、個人自愿、梯度收費、社會參與”的工作做法。2021年以來,我市先后共爭取省級專項補助資金1980萬元投入互助孝老食堂建設;市財政連續(xù)三年共安排450萬元支持老區(qū)基點村互助孝老食堂建設,并統(tǒng)籌安排2500萬元市級彩票公益金用于互助孝老食堂建設補助;各縣(市、區(qū))對新創(chuàng)辦的孝老食堂也給予一定的建設資金補助,用于場所修繕、設備購置等。如蕉城、古田等地給予每個通過驗收的互助孝老食堂一次性建設補助資金8萬元,給予每個食堂運營補助資金6萬元/年。此外還有“個人付一點、村集體補一點、掛鉤單位幫扶一點、開發(fā)崗位解決一點、社會慈善捐一點”的多重保障。
一碗“孝老”飯,情系千萬家。孝老食堂不僅解決吃飯質(zhì)量不高的問題,各地還因地制宜將文娛、宣講、科普等內(nèi)容引入“食堂”,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讓孝老食堂成為提供綜合養(yǎng)老服務的陣地。
有了陣地,志愿服務也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志愿者定期到各孝老食堂開展慰問、聊天、理發(fā)、義診等志愿活動,還利用“我們的節(jié)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活動,不斷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來源:閩東日報記者 張穎珍 文/圖
編輯:邱祖輝
審核:藍青 周邦在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