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佳洋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感受非遺魅力,傳承工匠精神” 主題活動
屏南被譽為“木拱廊橋文化之鄉(xiāng)”,分布境內的每一座廊橋都承載著深厚而獨特的鄉(xiāng)土文化。為進一步弘揚廊橋文化,傳承工匠精神。7月28日,佳洋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感受非遺魅力,傳承工匠精神”主題活動。
非遺傳承人黃閩輝從木拱廊橋的歷史演變、營造技藝和家族造橋的傳承史等幾個方面,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廊橋文化課。黃老師以萬安橋、百祥橋、千乘橋等代表性的廊橋為例,讓孩子們多角度認識廊橋,了解廊橋,感悟廊橋古韻、感受鄉(xiāng)土文化,激發(fā)了孩子們愛廊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十幾米長的木頭重達1000多斤,就靠我們人力,用肩膀抬著木頭走在非常狹小的坑坑洼洼的泥路上,在兩座懸崖邊建橋。水面到橋面的距離在24米左右,水面到橋頂?shù)木嚯x就在30米左右。建橋時,許多地方因地勢險峻,車輛難以通行,只能依靠人力轉運工料,加大了建橋的難度系數(shù),你們可能很難體會到建橋時的那種感覺,所以說木拱廊橋技藝傳承下來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黃老師說,“希望在座的年輕人、孩子們對廊橋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做廊橋文化的傳承者和發(fā)揚者!”
隨后,黃老師通過操作演示讓孩子們認識到獨特的“榫卯結構”,指導孩子們搭建木拱廊橋的拱架,體驗將一個個木構件連接成穩(wěn)固的木拱架的過程,從而體會到木拱廊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的原理。讓孩子們在學習廊橋知識的同時感悟工匠精神。
通過此次活動,引導轄區(qū)青少年了解廊橋、愛護廊橋,學習建橋人勤勞、智慧、奉獻的優(yōu)良品德。
來源:中共佳洋社區(qū)委員會
編輯:淑琴
責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