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亚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欧美成人a,亚洲成人在线免费,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俺

首頁 縣市頻道 霞浦新聞

霞浦江邊“造福工程” 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安居樂業(yè)

2018-06-11 10:08 來源:寧德網 郭曉紅

3

霞浦縣江邊“造福工程”小區(qū)。

寧德網消息(本網記者 郭曉紅 文/圖)在沒有搬到霞浦縣“江邊造福工程小區(qū)”之前,每逢臺風天,住在江邊自然村的洪雪玉老人都是村里轉移的對象之一。去年,在江邊扶貧黨總支的幫扶下,76歲的洪雪玉終于如愿以償地住上了新樓房。在此之前,已經有上百戶像洪雪玉一樣,來自江邊、八斗貝、利洋、嶺頭等4個偏遠自然村的村民,陸續(xù)搬進了這個新社區(qū),開啟了全新的生活。

截至目前,“江邊造福工程小區(qū)”二期共建設14幢540套120平方米套房,共入住山區(qū)群眾283戶99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54人。為了讓山區(qū)群眾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江邊扶貧黨總支積極發(fā)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強化黨員示范帶動,推行“黨建+扶貧+合作社”“支部+產業(yè)”,創(chuàng)新社區(qū)管理模式,實現了山區(qū)群眾安居樂業(yè)并舉、搬遷脫貧同步。

“造福新村”

解決群眾搬得出

與動車站相距不到3公里,周邊住宅林立,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走進“江邊造福工程小區(qū)”,一幢幢嶄新的樓房映入眼簾,在鮮花綠草的襯托下,顯得一派生機盎然。很難想象,如今這個與城區(qū)無異的新型農村社區(qū),在五年前,還只是一座荒蕪的小山包。彼時,這些群眾大多還居住在地理偏遠、交通不便、條件惡劣的山區(qū)自然村,群眾難以脫貧致富。

“要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將這部分人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地方,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街道黨工委牽頭,江邊村黨支部聯合八斗貝、利洋、嶺頭等3個山區(qū)村黨支部組成理事會,協調發(fā)動江邊村群眾低價出讓66畝土地,籌備建設造福新村。

“脫貧攻堅戰(zhàn)只有真抓實干,而且是持久地實干,才能取得預定的效果。”為了打贏這場硬戰(zhàn),江邊村各村黨支部開展“三訪行動”,通過訪特殊群體,訪自然村群眾,訪老弱病殘人員,做到“政策宣傳到位”“民意收集到位”“困難解決到位”,解決群眾顧慮。

同時,充分發(fā)揮黨員“三帶”作用,帶頭主動搬遷、帶領掛鉤搬遷戶、帶動觀望等待群眾搬遷,38戶黨員戶帶頭簽字搬遷,帶動其他貧困戶積極響應。一期工程于2015年7月全面竣工并搬遷入住,二期工程現已完成全部主體建設,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并陸續(xù)搬遷入住。

記者了解到,在造福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伴隨著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據介紹,當時在預算時,1套120平方米套房最少需要資金15.5萬元,但是街道財力匱乏,群眾手中沒錢,真正一籌莫展。

“難啃的骨頭也要啃下來。”關鍵時刻,各村黨支部積極對接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為搬遷戶爭取每戶8萬元低息搬遷貸款資金;對接民政部門,為搬遷戶爭取每戶人均3000元造福工程補助款,并整合舊村復墾、少數民族等政策疊加補助,基本上解決了資金缺口,才有了現在的美好小區(qū)。

“管理+服務”

解決群眾穩(wěn)得住

2

江邊“造福工程”便民服務中心。

隨著大量農村人口流入中心村,一個新型的農村社區(qū)初具規(guī)模,然而,一系列的服務管理難題也伴隨而來,人口多元、需求差異一直困擾著街村兩級。

“我們改變以行政區(qū)劃為單元建立黨組織思路,通過區(qū)域聯建、雙核聯管,在2017年2月成立了江邊扶貧黨總支。”江邊扶貧黨總支書記林封灝告訴記者,只有區(qū)域聯建推動,完善管理和服務,才能真正解決群眾穩(wěn)得住的問題。

為了讓群眾住得安心,江邊黨總支成立“一樓棟一黨小組”,將造福工程小區(qū)劃分為11個網格黨小組,設置黨員示范戶標牌,每周開展一次“服務進樓棟,黨員在行動”活動。

組建“紅色物業(yè)管委會”, 改變以往由市場化物業(yè)管理運營模式,通過組織指派和群眾推選等方式,每個樓棟確定1名黨員或村民代表作為“紅管家”,完善自治自理體系。去年來,共受小區(qū)理維修業(yè)務、矛盾糾紛調解共計600多次。

聯動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等平臺組成聯系服務群眾的“紅色聯盟”,聽民聲、解民憂。針對利洋貧困戶雷寶生搬遷后無能力裝修的情況,聯盟服務隊積極對接“愛心港”扶貧公益基金會,幫助爭取2萬元裝修資金。

規(guī)范建設“一站式”便民服務場所,在每幢住宅樓建立“樓棟紅色驛站”“講習站”“遠教廣場”,采取群眾“點餐”、站點“配餐”,每月14日開展主題黨日,邀請土專家、技術能人、鄉(xiāng)村講師進行授課,開展扶貧先扶智活動。

與此同時,進一步配套建設幼兒園、衛(wèi)生所、老人活動中心、小商品市場等設施,強化陣地保障。建立戶外議事亭。開展“我與住戶拉家常”“亭院黨日”等系列活動,與小區(qū)群眾拉家常、聽民聲。針對之前群眾反映強烈通村公路路燈少、垃圾亂堆放等問題,黨總支牽頭多次召集業(yè)主委員會、施工方、群眾代表議事,逐個研究,逐項治理。

去年來,先后完成小區(qū)路燈安裝、垃圾中轉站、高鐵橋涵路段硬化等項目建設。

“產業(yè)扶貧”

解決群眾能致富

搬得出、留得住,還要能致富。江邊扶貧黨總支充分意識到,扶貧得先扶智,首先,要從思想上脫貧。通過上門訪談,宣講等多種渠道宣傳“下山定居當自強”的理念,教育引導黨員群眾堅決摒棄“安貧樂道”“等靠要”落后思想,激發(fā)創(chuàng)業(yè)脫貧激情。

為了幫助黨員群眾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江邊扶貧黨總支與扶貧辦、農業(yè)局、人社局等單位建立幫扶關系,搭建扶貧產品展銷、招聘就業(yè)推介、勞務技能培訓等平臺。目前已累計在中心村舉辦就業(yè)技能培訓班4期,參訓黨員群眾300多人次,幫助8名入住貧困戶、困難群眾爭取就業(yè)崗位。

在中心村黨員產業(yè)大戶農田、果園,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區(qū)域,懸掛黨員示范田(園)標識牌,實行幫扶“1+N”模式,每名黨員骨干聯帶若干個搬遷群眾,通過傳授技術、資金扶持,發(fā)揮黨員致富帶富作用。

推行“黨建+扶貧+合作社”模式,聯建村黨支部聯合裕正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七彩椒種植項目,將22戶貧困戶納入共同種植,在確保貧困戶資金安全的基礎上按盈利情況給予分紅,2017年底每戶入股貧困戶領到首期分紅款2000元,實現穩(wěn)定增收。

產業(yè)扶貧是推動脫貧攻堅的落腳點,為此,江邊村黨總支積極打造“支部+產業(yè)”的發(fā)展模式,由黨總支牽頭“屋頂銀行”,引導嶺頭、利洋、八斗貝3個聯建村利用本村場地發(fā)展光伏發(fā)電項目,各村平均增收2萬元。引導嶺頭村、利洋等7個山區(qū)村,以村集體入股的形式,利用街道辦公樓樓頂約500平方米場地發(fā)展光伏發(fā)電項目,所得收益按各村所占比例進行分配。

發(fā)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在市縣兩級的政策和資金幫扶下,江邊村無償出讓11.53畝村集體土地,由黨總支牽頭建設江邊扶貧倉儲項目,通過搭建鋼構廠房進行出租收益,目前,已投入200多萬元完成倉儲第一期6畝場地填方,搭建廠房2700平方米,每年可增加收入30多萬元。期間,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53人,參與折股量化分紅,每年可實現穩(wěn)定分紅1000元。江邊村黨總支還利用該倉儲項目為困難群眾提供就業(yè)崗位,實現了村集體造血功能和困難群眾參與就業(yè)增收的“雙贏”局面。

截至2017年底,造福小區(qū)入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54人全部實現了穩(wěn)定脫貧。

責任編輯:葉朝玉

關鍵詞

   黨總支 江邊村 扶貧 群眾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